EN /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新冠病毒疑似通过气溶胶传播|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重点关注!

发布时间: 2022-04-26 访问量:

 

 

410日宁波疾控发布的一则关于疑似因气溶胶传播导致新冠病毒感染事件的提醒引起了近400万人次的关注。

随后,浙江日报,东莞市卫健局,江西台都市发现栏目等分别迅速反应,通过官方媒体平台提醒民众注意加强防护。

气溶胶指的是胶体分散体系的一种,本质是能够悬浮在空中的微粒。相较于一般的空气传播来说,气溶胶能悬浮得更久、飘得更远。

拿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天空中的云雾、燃料燃烧所形成的烟,都是气溶胶的一种,就好比走在路上闻到烟味,但身边明明没有人,这就是烟草燃烧后形成的几百纳米左右的颗粒的气溶胶。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增强,感染后无症状或症状相对较轻,导致其隐匿性极强,且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临床实验室日常工作中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

普通民众尚且如此需要对气溶胶提高警惕,工作在相对密闭空间的临床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更应该提高警惕、加强预防,避免气溶胶感染。

 

在实验室标本前处理过程中,采血管开盖是一个大概率会产生气溶胶的环节,因此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对此操作做出要求。

 

 

 

 

 

 

 

国内外法规标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要求

 

根据ISO15190 《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以及世卫组织的相关文件,实验室环境内标本前处理环节中,离心后脱盖等环节易产生气溶胶,同时可能携带生物源性病毒。

 

工作流程当中,标本脱盖处理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标本处理过程当中应尽量避免和减少气溶胶的产生。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实验室相关的标准与指南中也纷纷提到:

 

 

 

所有可能使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溅出或产生气溶胶的操作,除实际上不可实施外,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专家共识

 

2020年2月20日“检验医学”组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专家共识》解读直播中提到:

* 开帽过程在生物安全柜之下完成

* 离心后统一放置一定时间

 

* 可以考虑使用具有过滤气溶胶功能的自动化的开帽机等措施将开帽过程中产生气溶胶的风险降到最低,加强实验室安全防护